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社會意義

文章作者:陳宗延
文章來源:想想 think Taiwan

在十一月末的淒風苦雨中,針對壹傳媒併購案簽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號召百餘位學生聚集在行政院前,表達四點訴求:政府嚴審、反壟斷入法、反中國因素以及聲援壹傳媒工會,希望行政院長出面表態,卻遲未獲正面回應。在一波衝突後,學生旋即宣布就地搭棚守夜,翌日更邀集多位NGO工作者與學者舉行記者會,持續對政院喊話,亦兩度嘗試強行進入政院,與警方爆發衝突。最後,聯盟在拉長戰線的考量下,宣布即將轉戰公平交易委員會。

離開肅殺的京畿重鎮,蘋果日報工會則於同一個夜晚,在自家公司中庭舉行守夜靜坐,並在翌日發表聲明,警告新老闆勿私用媒體公器,呼籲他們簽署團體協約,並譴責舊老闆黎智英對交易過程的隱瞞。約已經簽下去了,而政府與新舊資方至今並沒有給予任何令人滿意的承諾,甚至連「出來面對」都沒得談。然而,這場反媒體壟斷運動,儘管漫長得看不到終點,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卻不容忽視。

有些人認為台灣有四大報,還有一百多台電視頻道可以轉個不停,說好聽點是眾聲喧嘩,說難聽點是群魔亂舞,怎麼會有壟斷問題?然而,在多元的表象背後,隱藏的真相其實是言論資訊的貧乏與細瑣。台灣的媒體早先受到黨國體制的箝制,繼而受藍綠政治立場切割而極化,近年來中國政商複合體的滲透更是無孔不入。諷刺的是,這場媒體運動中,由於多數媒體不成比例地刻意無視,反而證成了這場運動的正當性:壟斷和言論單一化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正如寄自數位京都大學留學生的聲援聲明稿所述:「在國外的我們除了透過國際媒體以及網路社群軟體的資訊傳播,已經無法得知在自己的國家所真實上演的事。」

社會學者Jean Baudrillard曾這樣評論戰爭與媒體之間的關係:「非戰之戰(non-guerre)的特色就是戰爭形式的退化,[]人質取代了戰士,[]戰士掩蔽於沙漠中,只有人質站在舞台上,包括我們所有人,在世界的媒體舞台上被當作資訊的人質」。媒體可以讓事涉國際的波斯灣戰爭「不會發生」(n'a pas eu lieu, will not take place),或者以任何其想要的形式發生,那麼這百餘人的小抗爭更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九月初,網路上流傳了一張照片,是香港立法議會選舉當日所有報紙頭條的總匯,除了香港蘋果日報以外,皆刊登「香港要穩定,香港要發展」全版廣告,其意味自不待言。當然,台灣也有所有報紙,包括台灣蘋果日報,都刊登房地產公司廣告的紀錄,本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然而,壹傳媒併購交易案與隨之而來政院級的連日抗爭,激起的漣漪之小仍令人咋舌。台灣距離香港到底多遠多近?網友製作對照圖說,兩相比較「雖不中亦不遠矣」;中研院士、歷史學家余英時說得更白:「香港同時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警告所有在台灣的中國人: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是必須盡一切力量予以維護的!」

台灣距離香港到底多遠多近?網友製作對照圖說,兩相比較「雖不中亦不遠矣」。圖片來源

然而,對岸黨國的威脅與紅色資本的侵蝕從來不是兩個獨立的因素,正如行政院與壹傳媒總部不該是兩個分開的戰場,學生、學者和NGO與壹傳媒工會也不會是兩支沒有聯繫的反抗軍。如果說,在當下的台灣,新聞是一種在言論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我們該拿劣質的商品該怎麼辦?也許我們只直覺想到消費者向資本家抗議要求退貨,或者向衙府擊鼓鳴冤、要求國家介入。不過,其實還有另一條路徑不是嗎?那是工人跳出來當吹哨者,揭露自己勞動過程中受到的剝削,抵制黑心雇主加/減料的命令。換言之,多管必須齊下:讀者的「消費者運動」優先為新聞人的勞動條件發聲,而記者、編輯和印刷工人的「勞工運動」將讀者最關心的新聞自主性放入議程。

更長遠來看,這其實事涉我們對於媒體,乃至於一切社會機構的想像。在多數人的腦海中,台灣的媒體不外乎分成幾種:一黨獨大的老三台、政府出資的公廣集團、財團轉投資或盈利導向的商業媒體。難道沒有另一種可能的藍圖嗎?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德國一份瀕臨破產的報紙《每日新聞報》,在改頭換面成為萬名讀者集資組成的「合作社」後,不但財源起死回生,報老闆與員工、編輯與記者、乃至於作者與讀者,這些關係中不合理的階序逐漸被抹平。《每日新聞報》成為一家更「平等」,也更受歡迎的報紙。

其實,幾個月前我們也短暫看到網路上有類似的呼聲,但終究沒有凝聚成事。確實,對台灣人來說,比起資金短缺,抽象的「社會力」,或者具體的「社會企業」、「勞動合作社」等社會變革的替代方案究竟長得甚麼樣子,輪廓恐怕還是虛線,內涵也還蒼白。說到底,壹傳媒併購案還是更巨觀議題的冰山一角。也許此刻條件並不成熟,但我們該從中汲取的問題無非是:如何重新界定國家、市場與社會之間的三角互動關係?長期貧弱的社會該如何在夾擊之中突圍而出?

就此而觀,行政院前一戰不會是甚麼最後一戰,簽約這天也不會是台灣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路還長得很,沿途可能會有更壞的,但也不是沒有轉機。人民手無寸鐵,但必會奮戰到底,直到退無可退之處──在那裏,人民也許只能訴諸某種無效的記憶,但那絕對不是遺忘。

陳宗延
作者為台大勞工社及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成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