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華民國自由通訊傳播協會
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跨媒體法及其審查機制建立》研究案的成員,包括台大經濟所教授林惠玲、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林麗雲、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及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6人,於4月23日諄對旺中購併案向立委聯名提出說帖,說明反旺中購併中嘉案的12大理由。
該分析內容精彩絕倫,感謝這些良心學者為台灣媒體環境所提出的諍言及勇於付出的努力!
pdf檔
http://forfreecommunication.files.wordpress.com/2012/04/e68b92e7b595e5aa92e9ab94e985b7e696afe68b89-why.pdf
若您認同我們的訴求 歡迎您加入我們行列 連署時請將您的姓名、服務單位、職稱email至 protectruth@gmail.com 謝謝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學者憂 媒體聯合沉默 很可怕
文章來源:頻果日報
黃國昌 39歲
旺中購併案若過 無人敢得罪
【綜合報導】澄社社長、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昨在一場座談會中表示,農曆年間看到旺中媒體集團總裁蔡衍明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指,六四天安門事件沒死那麼多人,「當時才了解到這個商人買下媒體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影響台灣輿論的力量。」他昨接受《蘋果》專訪時更直言,他很憂慮旺中購併案通過後,恐更沒人敢得罪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一股可讓媒體聯合沉默的力量」將十分可怕。
由國內大學教授合組、長期觀察社會議題的青平台基金會昨晚舉辦「媒體面面觀-為何拒絕中時」座談會,會中除黃國昌外,也邀《天下雜誌》主筆李雪莉與談,並有20多名大學生及上班族參與討論。
「拒絕中時」沒人播
黃國昌說,他看到蔡衍明對六四的說法,當晚驚嚇到睡不著覺,也才了解到這個商人買下媒體的目的就是為了操控媒體,但當時台灣媒體都沒報導此事,他才發現媒體老闆彼此存在「你不挖我、我不挖你」默契,因此決定2月7日發起拒絕中時連署活動,串聯學者不再為中時寫稿。
黃國昌昨接受《蘋果》專訪也表示,學界發起「拒絕中時運動」,當天開記者會有10多部攝影機到場採訪,但除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中天電視台用「保鑣兼打手」方式,播出幫蔡辯駁內容,僅有另一家新聞台播了一小則新聞,「晚上回家老婆還問我,你真的有開記者會嗎,為什麼看了一天新聞都沒看到?」他才感受到這股讓媒體「聯合沉默」的可怕力量。
黃國昌昨接受《蘋果》專訪也表示,學界發起「拒絕中時運動」,當天開記者會有10多部攝影機到場採訪,但除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中天電視台用「保鑣兼打手」方式,播出幫蔡辯駁內容,僅有另一家新聞台播了一小則新聞,「晚上回家老婆還問我,你真的有開記者會嗎,為什麼看了一天新聞都沒看到?」他才感受到這股讓媒體「聯合沉默」的可怕力量。
「媒體自我審言論」
黃國昌說,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扮演太強的力量,包括什麼內容可上架、在什麼頻道位置、每月用戶繳的550元怎麼分配、每年還重新換一次約,這個權力會造成媒體機構和當中的個人都出現「言論自我審查」。他憂慮,購併案還沒通過就已鮮少報導旺中議題,一旦通過,恐更不敢得罪旺中集團。他們未正式統計旺中相關議題被各新聞台和談話節目忽視多久,未來考慮找經費和人力分析這段期間媒體側錄帶,進行研究。
跨媒體集中應管制
黃國昌前天上壹電視《就是要問》節目時,還爆料有名嘴向他透露上電視台談話性節目時被下達封口令、不得談論旺中購併案。黃國昌昨說,據了解這是電視台高層向名嘴說:「這件事情(指旺中案)在電視上不能談」。
黃國昌說,以前從事社會運動,頂多就是「沒人要理你」或被貼上藍綠標籤,但至少有一方的媒體會報導,這次傳出有封口令是前所未聞。
昨天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報告,示警有財團以雄厚資金擴大媒體版圖,將導致所有權集中化的不良結果。對此,黃國昌說,旺中議題在社會吵這麼大,政府一定會注意此現象,只是要不要出手而已。他認為媒體購併集中化問題在歐美等全球都在發生,大家都在思考要如何保護多元文化閱聽權。
黃國昌說,即使是對媒體低度管制的英國也會做跨媒體管制,限制全國性報紙和電視台互相掌控;他和其他學者希望推動修法,讓我國的傳播法規也能針對跨媒體集中的問題管制。
黃國昌說,以前從事社會運動,頂多就是「沒人要理你」或被貼上藍綠標籤,但至少有一方的媒體會報導,這次傳出有封口令是前所未聞。
昨天總統府公布國家人權報告,示警有財團以雄厚資金擴大媒體版圖,將導致所有權集中化的不良結果。對此,黃國昌說,旺中議題在社會吵這麼大,政府一定會注意此現象,只是要不要出手而已。他認為媒體購併集中化問題在歐美等全球都在發生,大家都在思考要如何保護多元文化閱聽權。
黃國昌說,即使是對媒體低度管制的英國也會做跨媒體管制,限制全國性報紙和電視台互相掌控;他和其他學者希望推動修法,讓我國的傳播法規也能針對跨媒體集中的問題管制。
電視台否認封口令
黃國昌說,國外對媒體購併案審查趨於嚴格,資訊也都公開透明,例如英國在處理擁有《泰晤士報》諸多媒體的梅鐸新聞集團,購併當地電視股權時,是由國會組委員會去調查梅鐸曾違反新聞倫理的事件,用聽證程序去處理,這也是學界原本希望NCC處理旺中案的方式,「這個案子,梅鐸講什麼、傳哪些證人、證人說詞,在網站都有完整資料。」
對黃國昌指名嘴被下達封口令,名嘴吳國棟說,應是各節目有各自設定的議題,「我們連總統馬英九都談不完了,為什麼要去講兩家報社(指《中時》和《蘋果》)的事?」TVBS發言人葉毓君和三立電視台行銷公關部副總張正芬都說,電視台絕不可能下封口令。
對黃國昌指名嘴被下達封口令,名嘴吳國棟說,應是各節目有各自設定的議題,「我們連總統馬英九都談不完了,為什麼要去講兩家報社(指《中時》和《蘋果》)的事?」TVBS發言人葉毓君和三立電視台行銷公關部副總張正芬都說,電視台絕不可能下封口令。
旺中購併案 事件簿
●2010/12:旺中寬頻向投審會、公平會申請購併中嘉網路公司和雙子星等11家有線電視系統,並送NCC審查
●2011/04:公平會通過該申請案,但附帶11項條件避免出現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2011/06:NCC委員陳正倉、鍾起惠、翁曉玲因中天、中視董監事變更案,遭《中時》刊登廣告指控,為免遭質疑審查不公,迴避購併案的審查
●2011/09:NCC舉行聽證會
●2011/10:NCC舉行公聽會
●2012/02:蔡衍明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因言論引起外界傾中爭議,引發批評,NCC委員會審議此案時,決議發函請旺中寬頻以書面說明有關維護媒體專業自主部分
●2012/03:外傳NCC將在7月通過該購併案,NCC否認
●2012/04/10:民間團體拜會NCC主委蘇蘅,要求再次舉行聽證會,NCC不透露後續審議日期
●2012/04/18:NCC決議5月上旬召開旺中購併案公聽會,並邀蔡衍明到會說明
●2012/04/19:旺中寬頻發表聲明,要求NCC在公聽會後2周內對購併案做出准駁,蔡衍明就願意出席公聽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NCC
●2011/04:公平會通過該申請案,但附帶11項條件避免出現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2011/06:NCC委員陳正倉、鍾起惠、翁曉玲因中天、中視董監事變更案,遭《中時》刊登廣告指控,為免遭質疑審查不公,迴避購併案的審查
●2011/09:NCC舉行聽證會
●2011/10:NCC舉行公聽會
●2012/02:蔡衍明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因言論引起外界傾中爭議,引發批評,NCC委員會審議此案時,決議發函請旺中寬頻以書面說明有關維護媒體專業自主部分
●2012/03:外傳NCC將在7月通過該購併案,NCC否認
●2012/04/10:民間團體拜會NCC主委蘇蘅,要求再次舉行聽證會,NCC不透露後續審議日期
●2012/04/18:NCC決議5月上旬召開旺中購併案公聽會,並邀蔡衍明到會說明
●2012/04/19:旺中寬頻發表聲明,要求NCC在公聽會後2周內對購併案做出准駁,蔡衍明就願意出席公聽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NCC
旺旺集團 中資疑慮
●2008/11/04: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名義花204億元買下包括中視、中天、中時在內的中時集團
●2008/11/27:旺旺集團入主中時集團,立委質疑中資進入台灣媒體,當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彭芸表示,收到申請案將嚴審
●2009/04/10:NCC決議,中視及中天負責人變更案因涉及外資限制、跨媒體經營等問題,將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後再決定
●2009/05/27:NCC有條件通過中視及中天負責人變更案,但提出七附款及要求改善四事項,其中包括「中視、中天如經查出有外資(含陸資)股份,本會得逕行撤銷許可。」有關查出中資即撤銷許可的內容,後因相關法令已有規範而刪除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008/11/27:旺旺集團入主中時集團,立委質疑中資進入台灣媒體,當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彭芸表示,收到申請案將嚴審
●2009/04/10:NCC決議,中視及中天負責人變更案因涉及外資限制、跨媒體經營等問題,將召開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後再決定
●2009/05/27:NCC有條件通過中視及中天負責人變更案,但提出七附款及要求改善四事項,其中包括「中視、中天如經查出有外資(含陸資)股份,本會得逕行撤銷許可。」有關查出中資即撤銷許可的內容,後因相關法令已有規範而刪除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黃國昌 39歲
中央研究院 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歷:
.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碩士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現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北大學法學院兼任副教授
.澄社社長
●研究領域:民事程序法學、國際訴訟、證據法 、法律實證研究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碩士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
.台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現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北大學法學院兼任副教授
.澄社社長
●研究領域:民事程序法學、國際訴訟、證據法 、法律實證研究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反巨獸 6學者列12理由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購併若過 恐成「一言堂」
【綜合報導】學者擔心旺中購併案一旦通過,恐成跨媒體巨獸,造成一言堂、阻礙民主政治,影響同業公平競爭。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跨媒體法及其審查機制建立》研究案的成員,包括台大經濟所教授林惠玲、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林麗雲、台大新聞所副教授洪貞玲、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及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6人,昨向立委聯名提出說帖,說明反旺中購併中嘉案的12大理由。
拒絕旺中購併案12個Q&A
1.為何旺中購併案是媒體巨獸?它到底有多大?
A.旺中集團擁有中視、中天等無線及有線電視台,《中時》、《工商》等平面報紙及雜誌,又兼頻道代理;如再購併中嘉等,將再增11家有線電視系統台,其擁有的垂直與水平跨媒體資源,將成全台獨大
2.跨媒體巨獸有何危害?
A.會對閱聽人產生「累加性」與「加乘性」兩種影響,前者是透過重覆播放加深閱聽人印象,後者是指透過不同媒體管道傳播,產生加乘影響效果。國外已有研究指媒體過度集中會產生新聞品質下降、弱勢服務變少等影響
3.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只是平台,如何影響電視頻道內容或言論自由?
A.掌握通路就等於掌握發聲權,節目頻道為了爭取第4台的上架權,會迎合系統業者、扭曲新聞內容,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偏頗的新聞內容
4.跨媒體巨獸應受何限制?國際上如何限制?
A.美國以「潛在的公共利益」是否大於「潛在的公共傷害」(市場競爭性下降、媒體多樣性降低)作為跨媒體購併案的審核標準;德國成立媒體集中調查委員會(簡稱KEK),量化跨媒體市場的總和影響力(加總不同媒體市場市佔率),KEK值超過30%則駁回購併案
5.依德國的KEK值來算,旺中購併後的集中度如何?
A.經我國媒體市場影響力的加權計算,KEK值高達140%,將嚴重影響言論自由和多元
6.政府審理購併案,為何要考量購併者的適格性?
A.媒體購併案應通過「公共利益」的考驗,即是否影響媒體產業和內容多元性及申請人的適格性(媒體事業所有者的表現應達法規標準),非有錢就可收購傳媒
7.蔡衍明適格經營媒體嗎?為何有法律、傳播、經濟等領域學者質疑他的適格性?
A.蔡所經營的旺旺中時,自2008年以來疑接受數百則來自中國各省市政府的置入新聞,這些新聞置入破壞新聞專業及民主;《華盛頓郵報》訪問也顯示蔡衍明幾乎淪為中共傳聲筒,旺中集團已淪為蔡的私人工具
8.針對旺中購併案,NCC依現行法可駁回嗎?
A.NCC具獨立審查地位,根據公平會曾要求NCC就此案的言論集中化影響進行審查判斷、法院判處NCC針對三中案的裁量處分合法及NCC審大富購併案前例(系統台業者不可經營新聞頻道)等原則,NCC有審查裁量權可駁回此購併案
9.旺中購併案承諾協助國家推動數位化,會有什麼樣的貢獻呢?
A.旺中承諾2017年數位化達80%;但旺中購併案銀行貸款7、8成,將負債5、6百億元,以收視戶月繳550元估算,110元要付利息、340元付本金、剩下100元要付頻道授權金和經營系統台,根本無力做數位化投資
10.網路媒體發達,已沒有媒體集團具壟斷言論的可能?
A.網路資訊雖多,但議題不如想像中多元,且許多網路資訊仍來自大眾媒體,大眾媒體仍具實質影響力,媒體集中度過高,將威脅言論自由
11.我國國會態度如何?
A.去年10月以來,立法院已數度開會質疑NCC,要求審慎調查、聽證或停止審議此案
12.反對旺中購併的人很少嗎?
A.去年10月以來,多達上百個民間團體和3千人以上連署反此購併案;相關記者會座談會已有10場以上
資料來源:學者林惠玲、林麗雲、洪貞玲、張錦華、黃國昌、鄭秀玲
A.旺中集團擁有中視、中天等無線及有線電視台,《中時》、《工商》等平面報紙及雜誌,又兼頻道代理;如再購併中嘉等,將再增11家有線電視系統台,其擁有的垂直與水平跨媒體資源,將成全台獨大
2.跨媒體巨獸有何危害?
A.會對閱聽人產生「累加性」與「加乘性」兩種影響,前者是透過重覆播放加深閱聽人印象,後者是指透過不同媒體管道傳播,產生加乘影響效果。國外已有研究指媒體過度集中會產生新聞品質下降、弱勢服務變少等影響
3.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只是平台,如何影響電視頻道內容或言論自由?
A.掌握通路就等於掌握發聲權,節目頻道為了爭取第4台的上架權,會迎合系統業者、扭曲新聞內容,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偏頗的新聞內容
4.跨媒體巨獸應受何限制?國際上如何限制?
A.美國以「潛在的公共利益」是否大於「潛在的公共傷害」(市場競爭性下降、媒體多樣性降低)作為跨媒體購併案的審核標準;德國成立媒體集中調查委員會(簡稱KEK),量化跨媒體市場的總和影響力(加總不同媒體市場市佔率),KEK值超過30%則駁回購併案
5.依德國的KEK值來算,旺中購併後的集中度如何?
A.經我國媒體市場影響力的加權計算,KEK值高達140%,將嚴重影響言論自由和多元
6.政府審理購併案,為何要考量購併者的適格性?
A.媒體購併案應通過「公共利益」的考驗,即是否影響媒體產業和內容多元性及申請人的適格性(媒體事業所有者的表現應達法規標準),非有錢就可收購傳媒
7.蔡衍明適格經營媒體嗎?為何有法律、傳播、經濟等領域學者質疑他的適格性?
A.蔡所經營的旺旺中時,自2008年以來疑接受數百則來自中國各省市政府的置入新聞,這些新聞置入破壞新聞專業及民主;《華盛頓郵報》訪問也顯示蔡衍明幾乎淪為中共傳聲筒,旺中集團已淪為蔡的私人工具
8.針對旺中購併案,NCC依現行法可駁回嗎?
A.NCC具獨立審查地位,根據公平會曾要求NCC就此案的言論集中化影響進行審查判斷、法院判處NCC針對三中案的裁量處分合法及NCC審大富購併案前例(系統台業者不可經營新聞頻道)等原則,NCC有審查裁量權可駁回此購併案
9.旺中購併案承諾協助國家推動數位化,會有什麼樣的貢獻呢?
A.旺中承諾2017年數位化達80%;但旺中購併案銀行貸款7、8成,將負債5、6百億元,以收視戶月繳550元估算,110元要付利息、340元付本金、剩下100元要付頻道授權金和經營系統台,根本無力做數位化投資
10.網路媒體發達,已沒有媒體集團具壟斷言論的可能?
A.網路資訊雖多,但議題不如想像中多元,且許多網路資訊仍來自大眾媒體,大眾媒體仍具實質影響力,媒體集中度過高,將威脅言論自由
11.我國國會態度如何?
A.去年10月以來,立法院已數度開會質疑NCC,要求審慎調查、聽證或停止審議此案
12.反對旺中購併的人很少嗎?
A.去年10月以來,多達上百個民間團體和3千人以上連署反此購併案;相關記者會座談會已有10場以上
資料來源:學者林惠玲、林麗雲、洪貞玲、張錦華、黃國昌、鄭秀玲
編者按:壹電視正向旺中購併的中嘉系統台申請上架,壹電視與《蘋果日報》同屬壹傳媒集團。
敗壞未止 奮起對抗
文章作者:管中祥
文章來源:想想 thinkTaiwan
文章來源:想想 thinkTaiwan
1989年5月19日,我還是個傳播科系的學生,那天,鄭南榕出殯,也是我第一次「參加」群眾運動。但,我不是要當群眾,只因為以為自己未來會當個記者,應該要接觸一下什麼是「群眾運動」。
送葬的隊伍從士林廢河道走到總統府,上千張肅穆的臉孔身著黑衫從面前經過,詹益樺焦黑的身體就在眼前,我既震驚,又疑惑,為什麼有人願意因為爭取言論自由燒掉自己?言論自由到底是什麼?
21年後,我受邀參加「跨世代談『自由時代』的風起雲湧座談會」,這是「再拒劇團」為新戲《自由時代》推出的活動。那天與談者包括不同世代的獨立媒體工作者及學者,討論主題圍繞著:在現在看似媒體多元開放的「自由的時代」,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言論/新聞自由」?如果,鄭南榕還在世,他又會如何看待?
最能代表言論/新聞自由在民主社會重要性的一句話,應該就是:「寧要媒體,不要政府」。不論是執政者的自我宣示,或在野黨對政府的批評,都是他們用來說嘴的重要依據。而阿扁及馬英九都提過類似的說法。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美國開國元勛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寫給朋友卡林頓(Edward Carrington)的信件。不過,美國傳播政治經濟學者 Robert W. McChesney 卻在《問題媒體》這本書中指出,大部分人都只引用了「寧要媒體,不要政府」經典名句,卻漏掉後頭更重要的文字。其實,信件接續寫道:「但我必須說明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收到這些報紙,也要能讀這些報紙。」
McChesney 指出,這段話點出了消極的保護報業系統(言論自由)並不足夠,相反的,必須積極使更多公共論述讓更多公民知道;公民有權知道多樣的聲音,因為這是民主的核心價值。
簡單說,言論/新聞自由的目的,不只在於能不能說話,還在於能否促成文化多元、社會對話,這涉及到多元社會與媒體公共性的問題。
台灣言論/新聞自由的爭取與民主化運動相伴而生。戒嚴時期,不僅政治結社受到打壓,言論自由並不存在,一連串由民間發起的對抗行動對抗威權黨國的同時,黨外雜誌、游擊錄影、第四台及地下電台等異議性媒介前仆後繼爭取言論空間。
不過,民間的反對運動卻巧妙地與新自由主義接合,要求國家解禁的呼聲不約而同成了共同的目標,但這也讓台灣陷入日後私有化的窘境,媒體則從原本的「圍事侍從」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角色,快速淪為財團手中的商品與攻擊異己的武器。
越來越多對政治有極大影響力的跨國與金融本進軍媒體市場, 形成政商結盟的新威權媒體集團。他們為了追求利益而刻意忽略或扭曲議題,新聞逐漸走向瑣碎化、嘲弄化與娛樂化, 公共論壇遭到扭曲朝向簡化與對立,邊緣弱勢群體的聲音被排擠, 社會日漸去政治化與去公共化,媒體公共性逐漸成為奢求。
雖然敗壞的腳步並未停止,但事情也不是全然悲觀,越來越多的媒改行動順勢而起;公廣集團雖遭到兩黨閹割,卻已為媒體公共性開啟道路;也有更多的公民與獨立媒體另闢蹊徑,起身監督權力者,而這種不斷辨証與對抗的持續過程,正是台灣社會能否擁有真正言論自由的關鍵力量。
McChesney 強調,一旦媒介系統遭到壟斷而無法使各類資訊平等再現,將對民主政治形成極大的影響,特別是高度商業化的媒體環境更會造成人們對公共事務的疏離,其後果將就如同 McChesney 在《問題媒體》中引用傑佛遜寫給卡林頓的信所指出的:「如果有朝一日,他們(人民)不再注意公共事務,你、我、國會、州議會、所有法官及州長,都可能變成野狼。」而這正是另一個極權主義的開始,關心媒體與民主人士必須警覺與應對。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長期關心台灣媒體與人權議題。
個人網頁:http://benlakuang.blogspot.com/
電郵:benlakuang@gmail.com
Twitter/Plurk:@benla
Facebook / 新浪微博 / Google+:管中祥
個人網頁:http://benlakuang.blogspot.com/
電郵:benlakuang@gmail.com
Twitter/Plurk:@benla
Facebook / 新浪微博 / Google+:管中祥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社會意義
文章作者:陳宗延
文章來源:想想 think Taiwan
文章來源:想想 think Taiwan
在十一月末的淒風苦雨中,針對壹傳媒併購案簽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號召百餘位學生聚集在行政院前,表達四點訴求:政府嚴審、反壟斷入法、反中國因素以及聲援壹傳媒工會,希望行政院長出面表態,卻遲未獲正面回應。在一波衝突後,學生旋即宣布就地搭棚守夜,翌日更邀集多位NGO工作者與學者舉行記者會,持續對政院喊話,亦兩度嘗試強行進入政院,與警方爆發衝突。最後,聯盟在拉長戰線的考量下,宣布即將轉戰公平交易委員會。
離開肅殺的京畿重鎮,蘋果日報工會則於同一個夜晚,在自家公司中庭舉行守夜靜坐,並在翌日發表聲明,警告新老闆勿私用媒體公器,呼籲他們簽署團體協約,並譴責舊老闆黎智英對交易過程的隱瞞。約已經簽下去了,而政府與新舊資方至今並沒有給予任何令人滿意的承諾,甚至連「出來面對」都沒得談。然而,這場反媒體壟斷運動,儘管漫長得看不到終點,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卻不容忽視。
有些人認為台灣有四大報,還有一百多台電視頻道可以轉個不停,說好聽點是眾聲喧嘩,說難聽點是群魔亂舞,怎麼會有壟斷問題?然而,在多元的表象背後,隱藏的真相其實是言論資訊的貧乏與細瑣。台灣的媒體早先受到黨國體制的箝制,繼而受藍綠政治立場切割而極化,近年來中國政商複合體的滲透更是無孔不入。諷刺的是,這場媒體運動中,由於多數媒體不成比例地刻意無視,反而證成了這場運動的正當性:壟斷和言論單一化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正如寄自數位京都大學留學生的聲援聲明稿所述:「在國外的我們除了透過國際媒體以及網路社群軟體的資訊傳播,已經無法得知在自己的國家所真實上演的事。」
社會學者Jean Baudrillard曾這樣評論戰爭與媒體之間的關係:「非戰之戰(non-guerre)的特色就是戰爭形式的退化,[…]人質取代了戰士,[…]戰士掩蔽於沙漠中,只有人質站在舞台上,包括我們所有人,在世界的媒體舞台上被當作資訊的人質」。媒體可以讓事涉國際的波斯灣戰爭「不會發生」(n'a pas eu lieu, will not take place),或者以任何其想要的形式發生,那麼這百餘人的小抗爭更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九月初,網路上流傳了一張照片,是香港立法議會選舉當日所有報紙頭條的總匯,除了香港蘋果日報以外,皆刊登「香港要穩定,香港要發展」全版廣告,其意味自不待言。當然,台灣也有所有報紙,包括台灣蘋果日報,都刊登房地產公司廣告的紀錄,本來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然而,壹傳媒併購交易案與隨之而來政院級的連日抗爭,激起的漣漪之小仍令人咋舌。台灣距離香港到底多遠多近?網友製作對照圖說,兩相比較「雖不中亦不遠矣」;中研院士、歷史學家余英時說得更白:「香港同時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警告所有在台灣的中國人:中華民國的獨立主權是必須盡一切力量予以維護的!」
台灣距離香港到底多遠多近?網友製作對照圖說,兩相比較「雖不中亦不遠矣」。圖片來源
然而,對岸黨國的威脅與紅色資本的侵蝕從來不是兩個獨立的因素,正如行政院與壹傳媒總部不該是兩個分開的戰場,學生、學者和NGO與壹傳媒工會也不會是兩支沒有聯繫的反抗軍。如果說,在當下的台灣,新聞是一種在言論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我們該拿劣質的商品該怎麼辦?也許我們只直覺想到消費者向資本家抗議要求退貨,或者向衙府擊鼓鳴冤、要求國家介入。不過,其實還有另一條路徑不是嗎?那是工人跳出來當吹哨者,揭露自己勞動過程中受到的剝削,抵制黑心雇主加/減料的命令。換言之,多管必須齊下:讀者的「消費者運動」優先為新聞人的勞動條件發聲,而記者、編輯和印刷工人的「勞工運動」將讀者最關心的新聞自主性放入議程。
更長遠來看,這其實事涉我們對於媒體,乃至於一切社會機構的想像。在多數人的腦海中,台灣的媒體不外乎分成幾種:一黨獨大的老三台、政府出資的公廣集團、財團轉投資或盈利導向的商業媒體。難道沒有另一種可能的藍圖嗎?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德國一份瀕臨破產的報紙《每日新聞報》,在改頭換面成為萬名讀者集資組成的「合作社」後,不但財源起死回生,報老闆與員工、編輯與記者、乃至於作者與讀者,這些關係中不合理的階序逐漸被抹平。《每日新聞報》成為一家更「平等」,也更受歡迎的報紙。
其實,幾個月前我們也短暫看到網路上有類似的呼聲,但終究沒有凝聚成事。確實,對台灣人來說,比起資金短缺,抽象的「社會力」,或者具體的「社會企業」、「勞動合作社」等社會變革的替代方案究竟長得甚麼樣子,輪廓恐怕還是虛線,內涵也還蒼白。說到底,壹傳媒併購案還是更巨觀議題的冰山一角。也許此刻條件並不成熟,但我們該從中汲取的問題無非是:如何重新界定國家、市場與社會之間的三角互動關係?長期貧弱的社會該如何在夾擊之中突圍而出?
就此而觀,行政院前一戰不會是甚麼最後一戰,簽約這天也不會是台灣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路還長得很,沿途可能會有更壞的,但也不是沒有轉機。人民手無寸鐵,但必會奮戰到底,直到退無可退之處──在那裏,人民也許只能訴諸某種無效的記憶,但那絕對不是遺忘。
陳宗延
作者為台大勞工社及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成員。
台灣學生及壹傳媒員工守夜抗議
文章作者:林楠森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台
文章來源:BBC中文網台
台灣壹傳媒即將在周二(11月27日)正式簽約轉讓前夕,抗議學生團體與壹傳媒員工分別在行政院及該媒體守夜抗議。
更新時間 2012年11月26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44
針對旺中及台塑等財團聯合購並壹傳媒,台灣民間抗議聲四起,包括環保團體周一在台塑公司抗議,他們說這家曾被壹傳媒報導污染環境的財團,入主的動機並不單純。
但更多的抗議是針對親北京的台灣首富蔡衍明。壹傳媒員工的工會對這名表示言論不能得罪其北京朋友的大亨入主,在該傳媒進行「捍衛新聞自由夜宿守護」活動。
由台灣學生串聯組成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則針對台灣政府進行抗議,他們午後即在行政院前聚集。
香港化
許多學者在行政院前對這群學生表達支持,其中包括來自香港在台灣成功大學教書的梁文韜。
他對這些學生說台灣目前面臨非常嚴重困境,若人們不願出聲,未來台灣很可能變成眼下的香港。
這些學生抗議台灣當局「裝死」,除要求其從嚴審查併購案,並表示反對中國因素干預,要台灣政府表態。
台灣當局並未對這些在行政院門口抗議學生作出回應,在學生打算進入行政院時,當局動用防暴警察阻止而發生衝突。
警方對學生舉出「行為違法」的警告牌,而這些抗議學生則以「行為違憲」的牌子回敬。
封殺
該購並案雖受到民間強烈反對,但執政的國民黨周一在立法院以優勢席位封殺了在野黨提出公平會約談蔡衍明的提案。
蔡衍明等買家被質疑,此前利用其對有線電視系統的影響力,封殺壹傳媒旗下的電視上架,致其巨額虧損而被迫出讓給這些買家。
台灣政府的公平會稱其會主動調查購並案,從政府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對蔡衍明購並傳媒的態度來看,這類調查被學者擔心只是走過場形式。
反對購並案學者此前發表聲明,批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對媒體壟斷一付事不關己態度,並呼籲其主委下台。
訂閱:
文章 (Atom)